反复种植失败做宫腔灌注用富血小板血浆(PRP)还是环孢素?
反复种植失败做宫腔灌注常用的药物有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生长激素(GH)、富血小板血浆(PRP)、环孢素注射液灌注、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地塞米松等等。以上不同的药物改善内膜的机制也不尽相同。医生会根据既往病史、内膜准备方案、既往周期移植内膜监测情况为大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宫腔灌注常用的药物
宫腔灌注是治疗子宫内膜炎症状态,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临床妊娠率的小小操作,操作过程轻柔,无明显疼痛。临床上,医生也会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酌情决定是否给予宫腔灌注,给予何种宫腔灌注。
1、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G-CSF属于集落刺激因子家族,是一种糖蛋白,主要作用于中性粒细胞系促进其增值、分化和活化,对成熟的中性粒细胞可促进其游走、吞噬、产酶、释放活性氧,提高杀菌能力和对外来异物的粘着作用。G-CSF宫腔灌注在理论上认为能够改善子宫内膜对雌激素及血管活性药物抵抗、对子宫内膜炎症具有治疗作用,促进子宫内膜细胞增生以及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
使用剂量:G-CSF(150-300ug/次,注射器针头与注射管固封)+地塞米松5mg。
2、HCG灌注
HCG是一种由胚胎的滋养细胞分泌的糖蛋白激素,是维持正常妊娠的重要激素。宫腔灌注HCG能够引起子宫内膜水平各种生长因子的表达变化,调节胚胎植入的宫腔环境,促进胚胎和内膜之间的“交流”,增加内膜厚度及血流、减少子宫收缩及内膜蠕动波,因此在理论上被认为有助于胚胎植入,减少复发性流产女性的流产率。
使用剂量:hCG2000-3000U/次。
尽管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宫腔灌注的效果存在少量争议,但目前多数对于反复种植失败女性FET周期中宫腔灌注hCG的研究结论认为可提高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
3、环孢素注射液灌注
环孢素宫腔灌注主要用于治疗因内膜因素导致反复移植失败的患者。环孢素作为一种免疫抑制剂,可通过多种途径发挥免疫抑制作用,抑制过强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因子的表达,减少免疫性抗体的产生,从而抑制母胎界面过强的免疫炎性反应;通过宫腔灌注,环孢素可以直接作用于子宫内膜,减少免疫性损伤,从而有助于提高胚胎的着床率和妊娠成功率。
使用剂量:环孢素注射液5ml/250mg。
4、地塞米松联合抗生素
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内毒素、抑制免疫、抗休克及增强应激反应等药理作用。对于反复慢性子宫内膜炎、反复宫腔积液的女性联合抗生素进行宫腔灌注后可以显著改善内膜炎症状态。
使用剂量:环丙沙星注射液3-5ml+地塞米松5mg。
5、自体血小板富集血浆(PRP)灌注
富集血小板血浆(PRP)宫腔灌注是通过离心自身的全血而得到的富含高浓度血小板的血浆,加入激活剂形成凝胶,释放多种细胞生长因子和蛋白质达到促进组织的修复。
PRP主要包含血小板和血浆蛋白质(PBPP)两种成分。PBPP的主要作用:①对组织蛋白起修补作用;②组成体液免疫对组织细胞构成防御系统;③是对组织细胞具有代谢调节作用的生长激素和蛋白酶抑制物。
在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中应用PRP宫腔灌注可能对增加薄型子宫内膜厚度及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6、生长激素
生长激素是属于蛋白质类激素,由脑垂体前叶分泌,与体内代谢密切相关,促进生长发育,可调节子宫内膜细胞的增殖和代谢,对于子宫内膜发育不良患者,与内膜生长诱导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整合素B3有关,应用宫腔灌注生长激素治疗可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子宫内膜血流阻力降低,血流增加。
使用剂量:生长激素4.5U/次。